校园文化SCHOOL NEWS

首页 >校园文化>学习园地

学习园地

团歌词作者与共青团的不解之缘
时间:2018-11-13 18:40    发布者:校团委    浏览量:13320

创作《长江之歌》,胡宏伟花了两天,一挥而就,在全国名声大振。那年,他30岁。4年后,创作团歌歌词,他却花了一个月。

可是,想对团组织说的心里话太多,在创作中,胡宏伟反而“卡壳”了。

“那年,我34岁。”回忆写团歌的往事,他的声音激昂。1987年,年轻的他在《中国青年报》上看到团歌的征稿启事,突然感觉热血沸腾,决定参与创作。

胡宏伟对共青团太熟悉了,有一股抑制不住的表达冲动:16岁入团,22岁入党,中间6年从学生到工人、士兵,对人生起到决定作用,做过团支部宣传委员、团支部书记和团委书记。“团组织伴随我成长,给了很多机会,我对团组织很有感情。”他说。

从1978年开始,胡宏伟在沈阳军区前进歌舞团开始专业歌词创作。虽然在《中国青年报》也发表过诗歌,但是他觉得没底。

“长江的形象比较直观,《长江之歌》写起来比较快。如何提炼出共青团形象,是摆在我面前的难题。”他说,团歌的歌词不能太长,也不能太空洞。他需要用最少的词,涵盖最深厚的思想感情,不仅要凝练,关键要有震撼力。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,创作难度可想而知。

彼时,最艰难的阶段,他会逼着自己出门散步,可走着走着就停下来,盯着小河苦思冥想。有一天,脑海里闪出一幅油画:五月的天安门前,姹紫嫣红的花朵盛开,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。创造路上有时会有山穷水尽之感,这时只要思维突出桎梏的重围,就会迎来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的新境界。

“年轻人的意象就是五月的花海,花海体现群体感。”胡宏伟回忆。

于是,“我们是五月的花海,用青春拥抱时代”,团歌的开篇就是诗意地描写青年。为何会提到五月?胡宏伟告诉中国青年报·中青在线记者,五四运动在五月,显示出历史的纵深感。5月又如同年轻人一样朝气蓬勃,青年比作五月的花海,意味着他们在中国大地上奋斗。

一个月后,他一口气拿出了五六个版本。慎重比较后,胡宏伟将歌词工整地誊写到纸上,叠好,寄到中国青年报社。

胡宏伟说,1987年10月3日是难忘的一天。中国青年报刊登了10首从全国数千首应征歌曲中选出的团歌候选作品,其中就有他的作品《我们是明天的太阳》,排名第一。

“第一版作品《我们是明天的太阳》,后来才改为《光荣啊,中国共青团》。” 胡宏伟解释。

1988年5月,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,经与会代表投票表决,《光荣啊,中国共青团》被最终确定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代团歌。

2003年3月,中国共青团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筹委会宣传组专门通知胡宏伟,让他进京对代团歌《光荣啊,中国共青团》作进一步的修改完善。

他透露,曾设想把“壮丽的事业,激励着我们继往开来”改为“伟大的复兴,激励着我们继往开来”,以适应时代的发展。后来,经过多方征求意见,团中央领导和音乐界人士考虑到原词已经在广大团员中广为传唱,认为还是不要轻易改变为好,最终歌词只字未动。

2003年7月22日,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《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(修正案)》的决议,将《光荣啊,中国共青团》确定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歌。

团组织对青年意味着什么?在胡宏伟看来,共青团是一个课堂,是一个熔炉,是一个舞台,有一个实实在在的作用,服务青年成长,让他们感觉不是孤军奋斗,体会到组织的温暖。

“现在,青春是用来奋斗的;将来,青春是用来回忆的。”在采访的过程中,胡宏伟多次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给青年的这句寄语。

胡宏伟说:“我今年65岁了,到了回忆的年龄,但现在还有奋斗的激情,奋斗的青春最幸福。”

“哪里来,何处去,不忘初心信念在。”这是他最近一首作品,叫做《红旗不倒大别山》,一直延续青年时创作的初心。1978年起从事专业歌词创作,共创作歌词、诗歌、剧本2300余首(部)。

胡宏伟认为:“年轻人要有大时代的情怀,与时代脉搏相联系,表现出大我的奋斗情怀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