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图书馆>新闻播报

新闻播报

培养阅读习惯送孩子人生厚礼
时间:2020-02-10 08:54    发布者:中国教育报    浏览量:7775

        我儿子今年15岁了,不爱看书,勉强完成作业以后就捧着手机玩,我该怎样培养他的阅读习惯呢?”这个家长的焦虑感、无助感很有代表性,但15岁开始培养阅读习惯显然太晚了。在人工智能时代,数码产品对孩子具有强大吸引力,传统阅读还有必要吗?阅读习惯和兴趣的培养越早越好吗?在中国教育报家庭教育公开课“今天,我们怎样做父母”的直播间,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图画书创作研究中心主任陈晖和国家图书馆少年儿童馆馆长王志庚,解读了培养阅读习惯、提升阅读能力的关键问题,教父母如何送孩子一份“人生厚礼”。

  孩子沉迷数码产品前 引导他爱上纸质阅读

 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,搜索资料变得简单迅捷,阅读的价值会不会因此打折?人工智能时代仍然“非读不可”吗?

  在陈晖看来,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,是人类精神生活最重要的一部分。她说,基于文字的纸质书阅读,更加需要调动读者的想象力、理解力,是读者跟世界对话、跟先哲对话、跟思想家对话、跟艺术家对话,需要更多赋予生活经验,在了解人类文明所有历程的同时,也了解自己,“这样的阅读,会一直在”。

  王志庚指出,数码时代确实出现了可以替代阅读功能的媒介,但越是多媒体的时代,传统阅读、纸质阅读、图画书阅读及早期阅读就越重要。先接触语言文字的纸质媒体,符合人类大脑的发展规律。联合国组织要求两岁前的孩子不要接触数码终端,就是因为孩子容易沉浸到数码环境里,导致久坐,影响骨骼、视力等生理发展。“早期阅读为儿童的健康、语言、社会、科学和艺术这五大领域全面发展提供支持和助力,通过阅读积累一定的社会经验,为未来社会化发展奠定相关基础,重要性不言而喻”。

  陈晖认为,阅读习惯和兴趣的培养,要从小进行,而且越早越好,对孩子各种能力的支持和促进作用,越往后越鲜明。她说:“亲子阅读是最好的途径。如果很早就把电脑、电视和游戏机给孩子,干扰他们已经有的阅读兴趣,挤压阅读时间,往后想用文本阅读去影响他们,就会非常难。”

  越来越多家长认识到阅读习惯的培养是性价比极高的教育投入。作为一个五年级小学生的爸爸,王志庚深有感触地说女儿是早期阅读的受益者:“她不到两岁开始阅读,幼儿园时期就表现出比较超前的阅读理解能力,亲子阅读中积累的文学类语言可以在正式场合中表达出来,现在写作文,脑子里可调动的词语特别多,而且行文有画面、有声音,非常生动。”

  如何帮助常年在外务工的家长突破环境的限制?陈晖举自己给小时工赠书为例,她认为留守儿童的父母一年中总有跟孩子团圆的机会,如果能和孩子共读一本书,或者平时通过手机、视频把一本书读给孩子听,就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阅读的重视。“共读,也是父母对孩子爱意的一种表达。”

  亲子共读中,孩子是推动和主导者

  早期阅读的主要形式是亲子共读,就像日本作家松居直所描绘的那样,孩子一开始是在父母膝盖上读书的。亲子共读的重要阶段是0—8岁,尤其要重视0—3岁。亲子共读应该匹配适龄的读物,图画书就是小孩子最好的宝物。

  作为儿童文学和图画书的研究者,陈晖对图画书的阅读价值娓娓道来:图画书又叫绘本,是用图文共同讲述或者以图为主讲述传递内容。孩子在阅读过程中,要通过整合“文字符号系统”和“图像符号系统”去建构关系和认知,运用自己的阅读理解力、想象力,综合调动思考力、判断力、发现力和观察力,“图画书阅读对孩子大脑发育极其有价值”。

  针对有些家长对图画书的认知误区,一是用文字的多少来衡量图画书的价值,认为不值当,二是把图画书当成识字课本,过于功利性,陈晖指出,图画书“字少图多”,并不意味着内容表达单薄,很多艺术性、文学性、趣味性都藏在图画的内容和细节中。“体会图画书特有的艺术魅力,是开拓一个供孩子自主发现的艺术空间,对孩子是一种阅读能力甚至是语言能力的多元培养。”

上一篇:特殊假期,更需家庭教育

下一篇:如何做强“双一流”的地方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