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湖南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到以花炮闻名于世的浏阳市,仅有40分钟车程。九曲十八弯的浏阳河在璀璨霓虹灯的映照下,为这座城市平添了几分时尚之都的气息。而到了白天,这个县级市给人的感觉质朴平实了许多,尤其是走进有着悠久历史的浏阳一中,古老的建筑和经历了时间洗礼的树木所散发的厚重感,更使人禁不住想阅读隐藏于时间深处的故事。
那天是周六,浏阳市两千多名中小学骨干教师来到浏阳一中,参加由浏阳市教育局主办的“新世纪教师读书工程”表彰会,聆听名师吴非、闫学关于教师阅读的讲座。
大会主持人陈文是浏阳市教育局副局长。这个土生土长的浏阳人,说着一口湖南腔的普通话。因爱读书、爱学习而走出大山成了一名师范生;在10年的教师生涯中,同样因为这种读书、求知的热情,赢得了学生的喜欢、领导的重视;做教研员、教研室主任,他不仅一如既往地将读书作为兴趣与本分,而且向教育局建议在全市教师中开展“新世纪教师读书工程”。
因为这样一份与书的联系,在许多人眼里,陈文是个“读书局长”。其实,他更像个植树造林者。以2001年为起点,“新世纪教师读书工程”至今已坚持了12年。都说十年树木,令人感兴趣的是:这片用书香孕育的森林给浏阳教师带来了什么?又以怎样的方式影响着浏阳的教育?
经过书香浸润的人生
有人把陈文比作一棵树。这倒并非因为他生长于大围山下,而是“他始终将生命的激情倾注于中学语文教育这片沃土,在语文思想与实践的丛林里,始终以一棵树的姿态生长着、昂扬着”。
陈文喜欢“空袋子不能直立”这句西方谚语。他承认,这些年自己在事业与生活上,都算顺风顺水。分析原因,他说:“如果说我在语文教育这块田地稍许干出了些名堂,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读书。”
1979年,16岁的陈文被湘潭师专录取。1982年,他被分配到大围山东麓的浏阳十三中教语文。像那个年代的许多年轻人一样,他是个文学青年。他经常利用晨读课、班会课、自习课给学生朗读诗歌,还热情地向《浏阳河》杂志投去自己的散文习作。对作文写得好的学生,他也十分鼓励,常常会骑着单车到离校有4里路张坊镇上的书店去买几本书,在作文讲评后送给他们。
山村的夜晚是宁静的,他喜欢用书中的文字填满时间的空隙。他的宿舍里只有一个书架,书架放不下了,书便拥挤在床上,他自己戏言:“寥寥寂寂围山居,年年岁岁一床书。”正是这些书,使他在语文教研方面表现突出,使他受到赏识,1992年,被调到浏阳市教育局教研室,成为一名中学语文教研员。
进城后,陈文买书、读书的热情更高了。他对从浏阳到长沙的大小书店都无比熟悉。教育的、文学的、哲学的、历史的,他阅读的兴趣十分广泛,买书的“瘾”也越来越大。没有几年,他的住处又是“书满为患”的状态。进入新世纪,陈文的住房条件得以改善,实现了拥有一间书房的梦想,他的妻子洪澜也喜欢读书,因此,他们将书房命名为“文澜工作室”。2003年10月,他家被评为“长沙市十佳学习型家庭”,当时在整个浏阳也仅此一家。
2006年,陈文出任浏阳市教育局副局长,分管教学、教研工作。无论是搞教研还是做行政领导,他对自己的角色定位一直是“教师是我师,我是教师友”,所以他到学校从不搞什么行政方面的检查,一般都是进课堂、作讲座。因此,他更关注的是教师心灵的丰富。
“工作再忙也要读书,收入再少也要买书,住处再挤也要藏书,交情再浅也要送书。”这四句话,浏阳的教师大都很熟悉。这是陈文与教师交流时最喜欢说的话。
他下学校除了听课,还喜欢到老师家里坐坐。他说:“我就想看看这个老师的家里有没有书。”如果家里除了教材、教参之外,还有其他书,他就感觉这个老师一定慢慢会变得优秀的。
一个老师,怎样才算优秀呢?陈文用12个字来概括:厚积累、宽胸怀、高眼界、大智慧。这4条标准,哪一个都离不开读书。
行政力量推动读书
“我们的‘新世纪教师读书工程’,在我的感觉里几乎就是浏阳市的一张教育名片。”说这话的陈文显得异常自信。
当教研员时,陈文就发现,时代的发展变化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没有上世纪80年代那么强烈了。对此,他感到忧虑、揪心。搞教师培训时,他总是强调,技术层面的东西要少讲一些,关键是要通过活生生的例子,激发老师们的职业认同感、归属感。
他认为,一个人最可怕的就是精神上的茫然无信。所以,这些年,他做得最多的工作就是跑学校,跟教师交朋友。
浏阳有九千多位在职教师,大部分在农村。这些教师如何提高自己的素质?仅靠教研员下去辅导毕竟是杯水车薪,难以解决实际问题。于是他想出号召大家读书的主意。回想当初的设想,他说:“我是这么想的,很多教师大学毕业之后,就不可能有机会再去系统的读书了。他们身在山里,不可能经常坐车到长沙市里的大书店找自己喜欢的书。而我们有这个便利。比如我就经常去书店,而且基本上能够了解哪些书是好书。所以,我就想以五年为一个周期,引导我们的老师来读一些优秀的教育书籍。
陈文的建议得到了浏阳市教育局党委和行政的高度重视。2001年3月12日,时任局长肖长礼在市教育局年初工作布置会议上郑重宣布:“新世纪教师读书工程”正式启动。现任局长陈耀文,对这项工作也非常重视,经常过问教师的读书情况。
为保证读书工程实实在在地开展,教育局制定了一系列保障措施。成立读书工程领导小组,对全市教师的读书活动进行统一部署和实施。制定下发了《浏阳市新世纪教师读书工程实施方案》,明确以教研室为组织单位,加强教师读书工程的规范管理。建立读书导向机制,根据文化市场多样化、复杂化的特点,坚持着眼教育、服务教师。每年年初,教研室明确读书书目及要求,为教师统一订购图书,在书目的选择上,注重经典与实用相结合。书籍到校后,教研室组织教研员选择其中一本书或书中部分章节进行精读,形成理论讲座辅导报告,以“菜单”的形式分发到各学校,学校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自己要辅导的章节。之后,教研员到学校为教师答疑解惑。
陈文介绍说:“每年的读书活动,我们不是发几本书下去就了事,还要通过考试来了解教师读的效果。每位教师晋升职称,都要通过这个考试才行。当然,这种与职称评聘的挂钩只是推动教师读书的措施之一。我们每年还会在全市评出100名读书积极分子和100篇优秀读书心得。”
“以行政手段推动本属私人化的阅读,教师中会有不同的声音吗?”面对我的这个问题,陈文坦言:“开始的时候,确实有很多教师不理解,但这么多年坚持下来,老师们基本都认同这样的说法:一个教师读什么书,读了多少书,从书里读出了什么,是一个教师成为优秀教师的‘潜规则’。”
当读书生态被改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