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,我参加了学校举办的管理人员培训班,聆听了上海市委党校哲学教研部朱叶楠教授《新时代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和党性修养漫谈》课程,感到受益匪浅。朱教授深入浅出地阐述了“作风建设”与“党性修养”、“修身”与“修养”、“传统修身文化的精髓”与“加强党性修养的当代启示”的内在统一关系,讲授内容丰富、思路清晰,为我加强个人修养提供了帮助。
一、作风建设是我党攻坚克难的“传家宝”
中国近代以来,还没有哪一个政治团体像中国共产党这样,拥有无数为胸中主义和心中理想的抛头颅、洒热血、前赴后继、义无反顾、舍生忘死的有志之士?他们不为官、不为钱、不怕苦、不怕死,只为主义、只为信仰,便用一生去追求去奋斗,其万变不离其宗的是五个字——为人民服务!中国共产党的“小米加步枪”,为什么能够战胜国民党的“飞机加大炮”,靠的就是“延安作风”打败了“南京作风”;我们小时候那种吃不饱、穿不暖的日子,才过了短短40年就被全面彻底改掉,全国十几亿人口的贫困率降低了94.4%,这是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。目前正在为30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在“死磕”。我们乘坐的高铁平均1公里0.36元,铁路1公里不到0.1元;我们使用的手机在戈壁、山区信号都能满格!这些成绩的取得,靠的就是敢闯、敢试、敢干的过硬作风。真刀真枪的战争要靠过硬的作风,一砖一瓦的经济建设也要靠过硬的作风,培训中心提升教学管理水平同样要靠过硬的作风。作风建设这个“传家宝”,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丢!
二、作风建设是我们干事创业的“动力源”
干部作风事关事业成败,社会安危,民众福祉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“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,关系人心向背,关系党的生死存亡。我们党作为一个在中国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,对作风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。”我的理解是,良好的、过硬的作风是一种重要的政治资源、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力量。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深入,作风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决定性因素。好的作风能出创造力、生产力、凝聚力和执行力,作风关系事业发展进步,作风关系个人成长进步,作风关系家庭和睦幸福。在经济建设中大家看似比拼的是投资、项目,实际上比拼的是作风;在孩子学习中大家看似比拼的是智力、能力,实际上比拼的是学风;在家庭家教中实际上比拼的是家风,归根到底比拼是的作风。可以说,作风是动力、是资源、是氛围、是环境,是我们战胜困难、完成繁重任务的根本保证。实践已经证明并将再次证明,只有加强了作风建设,无论经济建设、学习生活、家庭家教都能持续健康发展。
三、作风建设必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
作风建设是一个永恒的主题,是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,没有最好只有更好。当前,我们正处在追赶超越的重要关口,加快发展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繁重,加强作风建设随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。只有打造过硬的优良作风,才能充分调动干部群众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积极性、主动性、创造性,激励干部职工自我加压,把思想统一到发展上来,把心思集中到发展上来,形成聚精会神搞建设,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强大合力。首先,要坚持把加强学习、提高认识摆在首位。作风建设的基础在于学习。当前的第一要务是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共产党人初心、使命的一系列重要论述,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、精神实质、丰富内涵、实践要求,深刻认识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性、紧迫性。其次,要找准存在的突出问题。改进作风是为了更好的服务,改进作风必须依靠服务对象。就拿我校目前的诊改工作来说,要深入剖析问题根源,找准诊改的方向和着力点,认真查找个人在思想、工作、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,为抓好诊改奠定基础。第三,要突出重点,切实把诊改工作贯穿于作风建设的始终。诊改既是对失误和教训的反思,更是对迈向新目标方向的校正。诊改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,也可以提高教职员工对满意服务的标准,更有边改边落实的具体步骤,始终把诊改摆在突出位置。总之,作风建设既是一项现实而又紧迫的任务,又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,只有长期持之以恒,作风建设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