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教育教学>诊断与改进

诊断与改进

教务部专题报告
时间:2018-08-01 10:00    发布者:    浏览量:18076

根据会议安排,我向大会作关于构建学校全要素、网络化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报告。

教育部从2015年开始逐步在全国职业院校推进建立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,引导和支持学校全面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(简称诊改),切实发挥学校的教育质量保证主体作用,不断完善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。诊改目标任务就是要完善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、提升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、树立现代质量文化。根据陕西省教育厅诊改工作安排,我校2018年开展自行诊改,按计划2019年省教育厅将组织专家到校现场复核。

一、目前工作开展情况

学校成立了诊改工作小组,编制完成了诊改《建设规划》和《实施方案》并上报省教育厅。方案以数据平台为基础,在决策指挥、质量生成、资源建设、支持服务和监督控制等五个纵向系统及学校、专业、课程、教师、学生等五个横向主体间建立常态化可持续的诊改运行机制,强化学校各层级管理系统间的质量依存关系,形成“五横五纵一平台”全要素、网络化全覆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,培育具有电力特色的质量文化。目前专业和课程层面的诊改工作已经全面开展,6个专业和30门课程正在进行诊改试点,初步制定了诊改数据平台的建设方案。

二、存在问题

(一)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仍有待进一步完善

学校现有的质量保障体系,虽然确保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转,但仍需不断完善。一是重视对教学的监控、评价,忽视改进效果跟踪,重视日常教学质量管理,但流于碎片化,缺少相互关联,体系性较差;二是质量保证工作侧重于教学领域,对于影响教学质量的各个要素没有全面的把握和监控,包括学生教育、行政管理与后勤服务等领域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还比较薄弱,距离实施全员、全程、全方位质量管理还有一定的差距;三是学校质量文化建设尚不能完全适应全方位育人的需求,全体师生员工的质量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。学校迫切需要在现有体系基础上,构建全员、全过程、全方位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,进一步突出教学中心地位,提升各部门(单位)服务教学、服务师生的工作水平。

(二)诊改数据平台建设严重滞后

受制于公司公司信息化管控和教职员工信息化意识等因素,学校在信息数据平台建设方面相对滞后。一是学校只有教学管理系统用于日常教学管理,学生管理功能不完善,缺乏师资管理和后勤管理等业务系统,对诊改数据平台的支撑不够;二是诊改工作需要在线采集大量数据,由于没有统一的数据源头,各涉及部门(单位)在填报数据时大多疲于应付,口径出入较大;三是学校网络系统分成内外网两套系统,教学管理、学生管理、图书馆管理等系统配置为外网,而协同办公、人资、财务等系统配置为内网,内外网物理隔离,各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可能性不大,增加了工作的难度;四是学校没有无线网络,制约了各系统的移动终端应用,无法实现教学管理、学生管理的实时监测和预警功能;五是教职员工信息化意识和能力,技能与应用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。需要尽快建设诊改数据平台,完善各业务子系统,建立大数据中心,及时掌握学校的现状,统一各口径数据,用数据提升管理规范化和科学化。

三、下一步工作思路及工作措施

按照学校制定的“十三五”发展规划,以诊改为切入点,按照“五横五纵一平台”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标准,落实质量保证的主体责任,完善学校治理、专业建设、课程建设等不同层面的质量保证机制,明确目标、设计方案、组织实施、查摆问题、解决问题、改进提升,培育具有电力特色的质量文化,建立常态化可持续的诊改运行机制,提升内部质量保证水平。

(一)完善诊改实施方案

根据专家反馈意见,8月底前组织诊改小组成员修订完善实施方案。一是根据教学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,逐项制定诊改目标和工作标准,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保证体系,形成有效的诊改运行机制;二是将公司公司产教融合措施和质量文化要求落实到方案中,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。

(二)落实诊改任务

根据教育厅审核的实施方案,分解落实各部门(单位)诊改工作,年底前完成建设任务。一是职能部门完善专业建设规划、课程建设规划、师资建设规划、育人规划、智能校园建设规划、实训基地建设规划、后勤保障规划等专项规划,依据规划编制诊改工作计划,完善相关制度,明确工作职责和权限,修订工作流程,制定岗位工作标准、服务规范标准、考核诊断标准;二是各系部根据年初下达诊改计划,修订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,制定课程标准,完成专业和课程资源开发,编制教师和学生职业能力发展规划,编写诊改总结。

(三)逐步建设诊改数据平台

一是8月底前完成学校智慧校园建设规划和方案,争取诊改数据平台和校园无线网络建设进入公司明年储备项目,在此基础上完善教学和学生管理系统,逐步搭建师资和后勤管理系统,建立数据中心,利用大数据实现教学管理过程的精细化、智能化。二是10月底前完成状态数据采集工作,发挥质量管理状态数据自动采集、实时监测和预警功能,提升教学运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,为学校决策提供参考和指导。